当前位置:首页 >> 引智成果>>  引进专家

无成瘾性神经痛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发布日期:2012-05-29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研发无成瘾性治疗神经痛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前景,以及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际上将无成瘾性镇痛药的研发聚焦到被称为“海洋药物宝库”的芋螺毒素上。种类繁多的芋螺毒素,具有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强,选择性极高,能区分各种离子通道的不同亚型等特殊功能,是一种近乎无限的药物资源,也是当今海洋药物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已成为药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有力工具和新药开发的新来源。

  芋螺毒素中的一大类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介导众多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生理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和临床研究意义。nAChRs是一种神经递质介导的离子通道受体,包括学习、记忆、应答、镇痛和运动控制等。这些受体既存在于突触后,也存在于突触前及其末端,激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多种神经递质的突触释放。乙酰胆碱受体的这种调节关键神经递质释放的能力,使得其烟碱型配体成为最有希望治疗一大类重要疾病的新型药物,这些疾病包括智障、成瘾、疼痛、帕金森症、精神病、抑郁、重症肌无力等疑难杂症。至今对于上述疾病还没有对症治疗的药物。目前神经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各种亚型已作为相关疾病治疗新药研发的重要靶点。本项目拟引进的外国专家,美国犹他大学JM McIntosh教授新近研究表明,神经型α9α10 nAChR是治疗神经痛的药物新靶点。能特异阻断α9α10 nAChR的芋螺毒素,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给药,在治疗神经痛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芋螺在我国仅存在于南海,是海南特有的药用海洋生物资源。我们依托海南芋螺资源优势,以芋螺毒素为突破口,进行镇痛、戒毒、以及治疗帕金森、痴呆等神经疾病之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我们已发现和分离鉴定了200多个芋螺毒素的基因及其编码产生的毒素肽,急需对其进行功能和药理活性鉴定,才能用于后续的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由于国内缺乏相应的药物筛选模型,严重限制了我方研发新药的能力和步伐,加之现代药物科学筛选模型的建立,涉及到生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神经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交叉领域的知识和高技术方法,对实验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很高,需要外国专家前来亲自指导和多次培训方能掌握。 

  为了加快我们芋螺毒素药物的研发,并执行海南海大实验兽药厂2011年度聘请国外技术、管理专家项目“无成瘾性神经痛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的任务,本项目引进了国际顶尖科学家J. Michael McIntosh教授及其助手Marcie McIntosh20112-4月期间,应本项目主持人罗素兰教授的邀请,来海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指导和培训我方科研人员学习和掌握以神经型α9α10 nAChR为核心药靶的、无成瘾性神经痛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以及CCI神经痛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该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提前圆满完成任务。这为开发专利性海洋镇痛新药提供源头保障,并将积极推动我方在研的 “重大新药创制”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对快速提高我方新药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新兴生物制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Michael Mcintosh教授的实验室是被称为“海洋药物宝库”的芋螺毒素药物研究的发源地,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世界上第一个美国FDA批准的海洋芋螺毒素新药(商品名Prialt)是他发现的,他研究发现的多个新芋螺毒素正在临床试验中。他取得了美国医生执照,是美国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学会、法医考试团、法医学会理事。主持美国NIH重大科研项目5项,研究期限多为8-20年。获得专利21项,在《Science》、《Proc Natl Acad Sci USA》、《J. BIOL. CHEM.》《J. NEUROSCI》、等世界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本项目的依托基地,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针对热带海洋和陆生生物资源的包括生物技术、医药学、应用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和渗透的先进科学研究平台,具有多年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条件和优势,实验室科研人员具有较强的接受外国专家培训的能力。本次Michael Mcintosh教授一行的来访,进一步加强了我们与其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我方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加强了我们对以往引进的先进技术知识和技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可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我省和我国热带海洋药物资源研究利用的影响和学术地位,加快我国海洋新药创制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