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会展业概况
英国的会展业发展早,历史悠久,从数量、质量、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主导地位。英国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商贸交流的重要桥梁,在众多新兴产业中脱颖而出,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同时因为会展业能极大地拉动当地关联产业的发展,得到了英国政府与商界的青睐,被视为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英国著名的会展城市也应运而生,并以其标志性的会展建筑、完善的会展服务、强大的国际品牌号召力以及专业化的定位赢得了众多会议和展览的落户。 进入新世纪以来,英国会展业不仅产业本身发展迅速,并且已成为连接金融服务、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基建和电子产业等英国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纽带,同时呈现高度专业化、国际化的特点。
英国会展业市值246亿英镑,其中,贸易交易展示类会展市值93亿英镑,会议市值72亿英镑,潜在市场市值12亿英镑,会展带来的酒店招待11亿英镑,体育性活动市值23亿英镑(2009年数据)。
会展业为英国创造了13.7万个就业岗位;每年为英国创造93亿英镑的收入,其中,会展带来的旅游业收入2.5亿英镑,购物收入3亿英镑;因会展而带来的旅客数达1700万人次;会展业每年为英国经济带来税收约10亿英镑。在2010年全球500人以上大型会议的排行榜中,英国以举办375场500人以上大型会议,同比增长3.3%,排名全球第九,会展业所带来的市场不受价格波动和季节性影响。但随着经济全球进程的加速,以及其他国家及城市会展业的不断发展,英国的会展业同样遭遇挑战与冲击,英国会展业现处于饱和期。
二、英国会展业的成熟因素及成功经验
(一)英国会展业的政策因素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认识到会展业不仅本身极具经济价值,并且对旅游、贸易和投资、外汇增长及就业等产业有很好的拉动作用,于是英国政府将会展业作为主要产业重点发展。1980年英国成立伦敦会展局(非政府机构),1990年英国各主要城市均建立了会展局,专门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自此英国会展业步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英国政府还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并在场馆建设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当时英国地方政府对会展场所建设的财政补贴达到其公共补贴的37.5%,其中33%的补贴投向了私营会展场所的建设。这一时期英国会展场馆发展迅猛,1994年—1995年英国会展中心数量较前猛增29%。目前英国已拥有8000—10000个大小会展场所,其中12%为大型会展场所,60%-70%为酒店的会议室。大型展馆包括伦敦的Earls Court、奥林匹亚、商业设计中心和ExCel Centre展馆,以及伯明翰国家展览中心、曼彻斯特展览中心、苏格兰展览会议中心、爱丁堡皇家高地中心、卡迪夫国际竞技场等。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英国形成了伦敦、伯明翰、格拉斯哥、爱丁堡等著名会展城市,而伦敦作为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举办展览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英国每年超过30%的展览会在伦敦举办。
英国会展业已成为各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英国会展业目前已扩展到20多个种类,250多个行业。因会展业几乎涉及所有行业,英国政府和会展业协会从一开始便有意建立与金融服务、旅游业、创意产业、节日经济、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多层次平台,将会展业打造成促进英国各主要产业发展的纽带。目前英国所有行业协会都建立了会展业的联系单位,英国金融城、旅游局、创业园及各种节日经济都把会展作为其重要的推介手段,经过许多年的实践,这些行业借助会展业平台,相互融合,形成了从金融服务、创意设计、会展刺激到带动旅游、贸易、娱乐等各行业的综合配套发展模式。
当今,英国会展业不享有特殊的政府财力贴补,只有如曼彻斯特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政府为了争取重要会展的“落地”权,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免税等政策吸引一些会展的“落地”和大型企业的入驻,为拉动当地经济、就业和刺激再次发展做出贡献。
(二)英国会展业的政府角色
在英国的会展管理模式中,政府无为而治,对会展业基本不做行政干预,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来实现自律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类会展协会众多,实行行业自律管理。英国政府对会展业未设专门的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会展业的行为准则多是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确定。会展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会展业务链上的主体,如会展组织者、场馆提供者、会展服务提供商都有自己的协会。各类协会制定规范,对会员起指导和约束作用。
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管理会展业,不设市场准入。政府对会展行业不直接进行管理,没有专门的政府会展管理机构。商业机构和贸易组织不需要经过审批便可从事展览业务。展览公司的商业注册也和普通商业公司条件相同,没有额外的规定。在英国,举办会展完全是商业行为,只要内容合法,便可自行举办,不需审批。此外,通过财政手段鼓励企业在海外组展办展,谨慎支持场馆建设。但由国家主办的具有特殊意义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除外。伦敦奥运会等国家性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彩票收益和企业赞助。政府主办的会展实行“一级承包商”制度,政府按投资比例参与利润分成和风险承担。200万英镑以内的项目可自选“一级承包商”,200万英镑以上的项目,“一级承包商”由竞标方式产生。
(三)英国会展业的全球战略
英国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源于英国的全球资源及其独特的国际视野,英国会展业一开始就呈现出国际化特点。英国几乎所有专业会展都尽量吸引更多外国公司和客商参展,使国际国内市场相接轨,甚至其专业展会的摊位也是依据参展商的产品类别而非国别划分。在举办大型会展时,英国会展商每次邀请的外国客商参展产品和人士都力争达到50%以上。
(四)英国会展业的流程管理
英国的会展行业全部实现规范的流程化运作,工作人员不需具备丰富的经验就可以操作,他们只需按规定的流程标准执行就可以达到预定的效果。专业人员的重点工作就是给展会增加创新因素和亮点。英国会展行业的专业人员注重与客户、合作方与参与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会展规划、实施步骤和具体环节上以求达成共识。英国会展业具有一套完善的会展评估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进行效果预测和分析,为会展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五)英国会展业的创新思维
1.体验式:面对市场竞争,英国会展业界利用著名的城堡、景区、高端酒店、美食、购物、旅游度假等体验性的文化场所及活动来吸引与会者。为与会者提供更多真人接触的机会。
2.绿色主题:英国会展业宣扬高科技和环保主题,并将其作为未来会展业发展的方向。高科技因素主要与互联网、通讯、视听以及现场技术等有关,而环保技术则通常与节能、绿色、生态等联系在一起。会议中心设施是最能体现高科技与环保技术水平的建筑类型之一。英国会展业不但在能源和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同时也防止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在会展活动中,地下能源供应系统长廊和垃圾的分归和回收是英国会展业成熟的又一细节体现。
3.营销手段创新:通过手机短信、手机客票、微博、facebook等社交网站发布会展信息,在英国会展协会的官方网站可以了解到全年的会展情况和日程安排。社交网站在为多方建设沟通平台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信息库和接受反馈意见的作用,以为下次的会展提供资源。
4.展会模式创新:英国展览时不是按传统的按照区域划分的整体展示模式进行布展的。而是引入更多的专题展区,例如自驾车旅游展区,绿色旅游展区,高尔夫旅游展区,冰雪节旅游展区等等。
(六)英国会展业的人才战略
英国会展业人才主要采取“大学——企业”的“双进双出”模式,英国各所高校均设立会展业专业,对英国的会展业历史、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会展专业的老师来自会展企业,在会展业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行业发展动态较为敏感;学生会到会展企业中进行实际操作,学习行业发展规则。
(七)英国会展业的法律规范
英国的健康安全局在长期的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展览法规,保证了展览业的发展。在英国展览市场,英国各类展览服务单位,包括展览组织、展馆场地和配套服务公司,都有统一的配套的行为规范,由各自行业协会组织制定,对会员有指导和约束作用。英国政府的做法是在出问题后才介入解决,而不是事前的预防。
(八)英国会展业的协会作用
在英国,会展业管理由非政府组织会展局担任,该组织类似于我省的协会性质。各会展企业或单位通过缴纳会费的方式加入该组织。英国也曾经出现过会展业的下滑期,但通过会展局的呼吁,所有的酒店会议费用价格均保持稳定,未出现“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态势。英国的会展中介机构相当发达,如挑选会场就有专门的中介机构。
(九)英国会展业的服务水平
会展业作为一个特殊产业,主办单位的服务水准影响了展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英国的展览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各路展商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银行、邮局、海关、航空、翻译、日用品、商店、餐馆、整个服务体系成为一座城中城,从而解决了参展商的后顾之忧。
(十)英国会展业的展馆设计
会议场馆灵活性强。英国会展业现处在饱和时期,为了不让大量的场地闲置和节约资金,大部分的展馆改成了可融纳25-30人的小型会议,为此,英国的酒店、会展中心,甚至大学都为这一类会议设计了较为灵活的、可随意调整会场大小的会议室,以供不同会展方的需求。
会议场馆配套设施齐全。在我们参观的伯明翰国家展览中心,总占地19万平方米,配备有32个餐饮空间,42个可随意调整大小的会议室,停车场可同时容纳2万台汽车,周边可提供2000套酒店住房。除此之外,该中心还配有垃圾处理厂,对会展后遗留的废弃物进行处理,产生的废物燃料用于会展中心供热。该中心交通便利,是机场、火车站的连接点,从会展中心乘火车去伦敦仅1小时。
英国的专业会展中心(convention center)——与酒店、餐饮、展览组合等相组合一是具有满足中型(比如300-500人)以上会议基本需求的类型齐全的会议室,而且这些会议室在空间上相对比较集中;二是会议室的专业性较强,如具备专业视听设备等;三是具备餐饮及住宿功能。另外,大型的会议中心具备展览功能以及丰富的休闲、娱乐、美食、购物、健身、文化等配套设施,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议综合体”。“专业会议中心”的综合配套水平是决定其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专用会议中心(purpose-built conference center)——以满足特定需求为主的会议设施“专用会议中心”是政府、企业、学校、科研结构等为满足特定需要而建设的会议中心设施,这类设施可以是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是学校礼堂等一栋独立的建筑。这类设施的规模一般不是很大,它们也会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对外承接业务,增加教学经费收入;如今此类会议中心为了吸引业务,也都配备了完善的会议设备,有的还采用了太阳能等环保的供暖设施。
三、思考与建议
(一)我省会展业发展现状
海南会展旅游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会展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2011年7月,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共有标准展位2300个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落成,与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的海口会展中心、总面积3.7万平方米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三亚美丽之冠文化会展中心及分布于海口、三亚和博鳌的20多个三星级以上可举行会议的旅游酒店,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设施保障。
1992年以来,海南国际椰子节、海南岛欢乐节、博鳌亚洲论坛及海南环岛国际自行车大赛、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等大型展会的举办,让海南人民感受到了会展旅游经济的强劲冲击力。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三亚天涯国际婚礼节、海南岛欢乐节等已成为海南会展旅游的品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旅游者的眼球。亚洲论坛永久定址于海南博鳌,让海南名扬天下。
海南会展旅游产品主要类型有:1.会议旅游,主要是政府会议、协会会议和公司( 企业 )会议。著名的有博鳌亚洲论坛、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岛屿观光论坛(两届)、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五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四届)等。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曾将会议场所设在海南。2.展会旅游,主要是由博览会、展览会和交易会引发的旅游。3.文体旅游,主要有高尔夫、潜水、体育赛事、体育训练、海钓、狩猎、海南民间体育等。4.节庆旅游,节庆旅游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卖点,如军坡节、调声节、黎苗三月三节、海南岛欢乐节、长寿节、婚礼节、嬉水节及黎苗风情表演节庆等。
(二)我省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尚未建立统一的、协调的会展行业管理部门。海南会展业发展较快,会展业市场迅速兴起,除了专业企业办会展外,目前出现了多个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群起办会展,呈现密集办会展、重复办会展、多头办会展的局面。造成行政干预多、市场竞争无序、会展资源浪费、企业生存艰难的后果。
——人才培养未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会展运作人才,包括会展、语言、公关、会展营运服务、展示工人等人才。其中具有系统思维和系统筹划能力的策划者、经营过大型项目的展览展示操作者,正是目前海南会展业最缺乏的人力资源。海南会展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展览方面甚为突出,无论是展览组织者、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展览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素质总体上不是很高,其观念更新较慢,多是承袭前人的经验或简单地照搬国外展览业的经验,而缺乏创新精神。会展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专长,这种情况使得我省的会展业缺乏竞争力。
——会展公司主营业务单一。全省工商登记注册的有会展经营范围的公司2788家。其中,绝大部分企业从事会议经营活动以及与展会相关的广告设计活动,从事展览会经营活动的企业很少,约15家左右,仅占全省比例的0.54%。
——展会规模小。今年上半年举办的会展中,展览面积2万平米以上的仅有8个,占全省展会的20%。除此之外,我省会展大多属于地方性展会,有的尽管标以“国际”、“亚洲”、“全国”名义,但因缺乏特色,号召力不强,有全国、国际知名度的会展很少。
——会展业发展配套不足。会展策划、设计、装饰布置、规范服务以及其他衍生产品开发供应等方面准备不足。旅游、交通、商业等相关服务产业服务水平不高,与会展业发展不协调。缺少精通会展设计、了解国际惯例、懂得组织策划的专业人才。会展活动与国际性展览公司有效合作偏少。
(三)发展会展业建议
会展经济具有比传统经济形式更加多元化的经济主题和更加强大的产业关联度及效益扩散能力,并且已经被视为评价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会展业在历经百年后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引进技术、吸引外资、展示形象、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使产业活动的载体自身获得效益,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促进载体地域内的几乎所有经济与人文内容的发展和繁荣。由于体制不同,根据国情、省情,我们以辩证的思维提出以下浅见供参考:
——发挥政府的管理和扶持职能。发展海南会展经济,必须明确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扶持职责。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会展管理部门,实现归口管理,规范行业市场,如博览局、会展管理办公室等。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改会展管理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减少行政干预和多头干预,将各个部门的权力收归起来,统一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展览业的发展。设立发展会展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申办全国性、国际性大型展会,扶持会展企业启动运作,孕育会展业市场。政府对会展业的介入,主要体现在政策扶持、市场规范、基础设施投入上。加强政府对展览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作用,积极促进展览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政府应当有效地整合资源,避免过多行政干预和重复办展。
——规划和规范发展会展业。会展规划须从会展产业的政策导向、政府角色、制度建设、行业规则、法律保障、协会管理、市场生态、文化传承、硬件基础、交通运输、人才战略、用工方向、消费定位、产业链条、金融体制、免税政策、服务技巧、细节策划、配套设施、景区发展、主题特色、营销布局、舆论环境、传媒广告、品牌战略和危机管理等全方位通盘考虑,建立起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健康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会展战略生态群。发展会展的另一要务是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展览业的行业规范和服务体系,起草展览会的等级标准及评定办法,促进展览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有意识、有目的地推进会展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所谓专业化,是指会展产业链上的分工专业化、会展活动服务专业化、会展项目运作的专业化。应该加强会展经济的理论研究,重点在于给出会展经济更为具体的影响因素和指标,而不是以某几类因素作为判断会展中心的标准。对城市政府而言,一方面将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做综合的考虑;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文化多样性和人文国际化,加大城市开放的力度。打破原本教科书只是单纯的归类总结方式,提出新的观点和运作模式。
另外,发展国际会展,需要对本地的会展企业给予法律保障。随着入世后种种贸易壁垒的出现,我国会展业法律跟进不及时,不能及时保障会展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建议集中专家的智慧开展展览业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工作。
——会展业与旅游业结合。海南要实施会展和旅游业的优化发展战略,借助旅游业的资源和优势,促进会展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并有力增强其经济拉动效应。会展是旅游业的新增长点。“会展消费链”与“旅游消费链”有相当一部分是交叉的,比如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等。这种交叉其实意味着只要会展出现增量,旅游就必然会产生增量。
——创新思维发展会展业。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多元化,建议打破一味建设大型展馆的观念和热潮(除了建设个别地标性展馆之外),将会议选址于酒店、邮轮、游艇、海滩等地举办,特色会展和主题展览可选在高校、景区、生态文明村、民族风情镇等风景秀丽、文化氛围浓郁的目的地举办,从而实现产品多样化。同时,应给商务团组提供有别于普通游客的尊贵服务。展馆建设应采用配置灵活、大小可变和功能完善的设计思路,努力向高科技和环保产品要生产力。海南国际旅游岛会展业应定位在专业化和国际化视野的发展高度。
——会展业的人才战略。为尽快解决专业展览人才的缺失,我们应鼓励有实力的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的特色开设相关的会展专业,将其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专门的展览人才;作为展览的企业也应当把展览人才的培养,即通过定期举办专门培训班和与国际知名的展览公司合作等方式,作为本企业长远规划的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在引进人才的道路上,我们应当遵循“两步走”的战略:一是“引进来”,即在国内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提供丰厚的待遇,把国际上成熟的优秀展览人才“挖”进来,通过招募成熟的业内人士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为国内的展览业人员提供经验借鉴与学习示范;二是“走出去”,即让国内的展览专业人员定期出国深造。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训,建立会展业经理人培训制度,学习会展业国际运行惯例及成功经验,整体提高会展业管理水平与发展理念。
——会展行业的协会管理。会展行业组织与政府关系密切,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政府的延伸机构,承担政府赋予的大量管理职能。会展协会以服务会展企业为出发点,致力于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构筑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和谐平台,积极发挥“服务、代表、协调、自律”四大职能,协助政府从事行业管理。另一方面,各行业协会作为业内各公司集中代表,对市场变化及行业政策较为敏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将有效促进政府与市场主体的连接,发挥政策最大效能。为了规范市场秩序,避免酒店等经济实体出现价格战,维护价格稳定和均衡,加快培育一批有品牌效应的展会和一批有专业水准、有竞争实力的会展公司。扩大会展企业规模的战略选择,要实现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协调发展,提升会展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自律、规范和协调作用,积极促进会展的产业化。
——会展行业的服务质量。我们需改变以往“重招商、轻服务”的思想,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就应当把“顾客至上”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服务理念,把展览的服务放在与招商引资同等地位来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展览的服务还应与国际化接轨,举办大型国际展会应当利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和流程,积极完善与展览相关的后勤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展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运输、餐饮、住宿、法律咨询、广告发布等等。给广大参展商和观众一个良好的信誉形象。
——注重品牌发展。为了在展览市场上能有一席立足之地,政府部门以及有关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资源优势开发展览主题,培育展览品牌,共同营造各具特色,互补互利的共赢局面,进而在与国内,乃至国际同行竞争中有力地抢占行业制高点。
——注重多功能场馆设计。会展中心“一体化”是世界的发展趋势。采用“一体化”设计的会议中心,不仅效率提升、能耗降低,在聚集人气方面的效果也是数倍于分散功能的会议中心设施。“一体化”包含核心功能与辅助功能(美食、休闲、娱乐、模式、购物、健身、观光、体验等)、不同功能区域装修色调选择以及各种流线设计等。建议我省会议中心设施能规划设计得更合理,使用起来更方便,科技与环保水平更高,管理运行成本更低,进而为我省会议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会展业的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话题。在会展项目中,我们应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在媒体、交通、医疗卫生、安保、饮食等诸多方面应做足功课,查找并发现筹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疏忽及遗漏,及时确定预案;同时与有关各方在现场成立投诉机构,现场受理并解决临时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特别要注重制订以下方面危机处理预案:物流和人流管理、展会现场管理、展会同期活动及接待、保安措施、知识产权保护及法律服务、投诉及争端处理、保险及责任等。
海南省外国专家局